中國積極拉攏丹麥與中南美 從美國孤立主義中擴展外交空間

在美國與中國達成暫時貿易休戰的背景下,北京迅速展開一系列外交行動,一方面撬動美國的「後花園」中南美洲,同時積極跟歐洲的丹麥建立關係,丹麥最近在格陵蘭島主權問題上跟美國鬧得相當不愉快。

深化與拉丁美洲的戰略合作

5月13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吸引了來自33個國家的領導人和代表參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宣布,將向該地區提供近100億美元的新貸款,並為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和烏拉圭等五國公民提供為期一年的免簽待遇。

巴西總統盧拉在訪華期間,與習近平共同簽署了20項雙邊協議,涵蓋農業、基礎設施和科技等領域,並宣布吸引了約48億美元的中國投資。 此外,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也表示,計劃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加深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中國試圖從丹麥打開改善中歐關係缺口

在歐洲方面,中國也在積極推進與丹麥的雙邊關係。5月17日至20日,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兩國建交75周年的重要時刻。 習近平主席日前也致信中國丹麥商會,鼓勵雙方企業加強合作,深化中丹、中歐友好關係。

這些外交活動被解讀為中國在美國與丹麥因格陵蘭島問題關係緊張之際,尋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合作,進一步擴大其在歐洲的影響力。

丹麥關注中國和香港人權問題

然而,丹麥並非一個立場溫和的歐洲國家。在過去幾年,丹麥對中國在新疆、香港等地的人權問題持續表達批評,2022年甚至加入外交抵制北京冬奧行列。丹麥國會也曾通過聲明譴責香港國安法,並協助流亡港人許智峯離港,激怒北京。目前未確定丹麥首相訪華會否提到這些問題。

中國近期的外交行動,無論是在拉丁美洲還是歐洲,均顯示出其在應對美國地緣政治挑戰方面的積極姿態。通過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歐洲國家的合作,中國試圖構建一個多邊、多極的國際秩序,減少對美國主導體系的依賴。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