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公署移除大量調查政府部門的報告及資料事件發酵了多天,有報道引述多位立法會議員指收到「溫馨提示」,提醒他們別再評論或跟進事件,避免事件再在輿論上發酵。有評論引建制議員指,公署和專員處理下架問題以及對外解釋時缺乏「公關敏感度」。
自上周有傳媒報道申訴專員公署下架大量資料後,不少立法會議員連日來也有發表意見表達不滿。不過港媒《明報》周四(22日)報道,近日有人向多名議員了解他們對申訴專員公署事件的看法、問及他們的關注。有議員稱被呼籲要理解公署面對的困難,提示不宜再「跟進」或「評論」事件,避免再在輿論上發酵。有議員原本打算就事件撰寫評論文章,亦要擱筆。
報道又指出,多名議員周三(21日)拒絕再就事件接受訪問,有議員承認收到「封口令」,亦有議員分析今次公署文件下架並非重大事件,但眼見社會討論未見「降溫跡象」,估計有人憂慮爭議發酵,因而「出手」冀平息事件。
有建制議員曾考慮在立法會提問跟進
曾發表意見批評的議員包括江玉歡,她直指專員的回應「令人失望」,希望他切勿低估市民對專員的寄望,並問「為何看一個應公開的報告要填form申請?」。狄志遠甚至形容公署做法是「倒退」,以「譴責申訴專員公署自毀監察形象 刪資料不面對質疑極不負責」為題發文,批評公署「傲慢態度與其監察政府透明度的職責完全不符」。其他被視為較親建制的議員如鄧家彪、容海恩等也有回應事件,其中容海恩建議公署重新公開過往資料,並曾考慮在立法會提問跟進。
申訴專員公署原本負責督促各政府部門增透明度、處理《公開資料守則》投訴,然而上周五(16日)被揭發更新網站,並移除大量調查政府部門的報告及資料,網站只保留2023年4月之後的資料。申訴專員陳積志先是解釋近年給予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建議一般在兩年多內已落實,所以2023年4月之前發布的調查報告已「不合時宜,甚或對公眾有所誤導」。其後又稱有市民「投訴」網站資料太複雜,須考慮便利性,「電腦放太多資料一定會變慢」;並說公眾需要額外申請才可查看,稱是「為了方便公眾找最新報告」。
政府有意與公署劃界
然而,有傳媒發現被下架的報告中,有部分建議根本未落實。例如2016年6月發表的樹木管理制度調查報告,公署建議政府表明有意訂立樹木法,時任發展局長陳茂波稱立法「不可草率」,2022年發展局稱暫無意立法。
政府方面,特首李家超說申訴專員公署是獨立運作,並非政府部門,政府不會參與其事務,可見有意與公署劃界。《信報》周四評論指,主流建制派對事件既無批評,亦沒「護航」,形容對公署做法感到「莫名其妙」,又估計下架資料的做法應不涉更高層次考慮,但公署和專員處理下架問題以及對外解釋時缺乏「公關敏感度」。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